刁民酸菜魚 VS 踏輕酸菜魚:小玉的味蕾大評比!
嗨嗨,大家好!小玉我又來了~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瘋「酸菜魚」,說真的,我也超愛啦!所以我決定探訪市面上最火紅的「刁民酸菜魚」與「踏輕酸菜魚」,給大家一個最真實的試吃比較。
首先,踏輕的酸菜有一種獨特的清新,像是初春的微風,吃進嘴裡整個人都覺得舒暢。而魚肉的嫩滑更是令我驚艷,真的每一口都想再來一次!
而對於刁民呢,他家的酸菜魚味道偏濃郁,有種鄉村自家泡製的感覺,超有古早味!魚肉部分也很扎實,每一口都能嚐到滿滿的肉感。
不過說到口味選擇,刁民的選擇比較多一些,每一次去都可以試試不同的口味,真的是適合喜歡嘗鮮的我~
什麼是酸菜魚?
酸菜魚這道料理不只有滑嫩的魚肉,那獨有的酸辣湯頭更是一絕!
這道魚真的是來自於重慶!起源於渝派川菜,滋味獨特,有點微辣但卻又不會覺得膩。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!
一般人要還原這道菜,流程是真的複雜,想要做出這樣的美味,光是食材的選擇就非常複雜!
鮮魚:選擇草魚的中段最佳,因為那裡的肉質多而且刺少,而且過油之後再烹煮會更嫩滑。
酸菜:四川的大罈醃酸菜最具特色,但其實用臺灣的客家酸菜也能煮出濃厚的風味!
湯頭:要選用風味醇厚的高湯,這樣湯頭和食材的味道才會和諧。
這些步驟小玉我看的頭都暈了,所以直接買成品回來簡單料理一下就好啦
接下來就由我來比較目前市面上各自雄踞山頭的「刁民酸菜魚」與「踏輕酸菜魚」,來比較兩家各自的特色,各位看官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選擇就對了!
但如果小玉要挑一家的話...嘻嘻,那就要看我的完整評比囉!趕緊繼續看下去吧~
踏輕酸菜魚試吃報告
踏輕酸菜魚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買回家,自己烹飪,尤其小玉家裡有一個老媽在,交給他就對了,原本小玉對於酸辣的東西就比較愛好,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情來試試!
踏輕酸菜魚的湯底特色
首先,那自家製的酸菜湯底真的讓人驚艷!一開始喝,有點點的酸味,然後辣味就跟著上來,還有那麻麻的感覺喔!嘻嘻,不過論油和鹹的部分就不太明顯啦,所以完全不會覺得膩口。我以前吃過的酸湯、酸菜魚比起來,這家真的是更耐吃!💕
尤其它們的酸菜完全不用添加物醃製喔,只有用鹽,超級天然的啦!而且喝起來的酸味超級溫和,還能品嚐到那原始的芥菜鮮甜,超級無敵好喝!💕
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太重的酸、辣、鹹、油的口感,但踏輕酸菜魚的調味真的剛剛好,對我來說超級好吃!
踏輕酸菜魚的魚肉鮮度
再來說說魚肉~是有帶皮的那種喔!魚肉超滑、皮有點Q,每一口都能品嚐到魚的鮮甜。而且魚肉真的好多好多,份量超足,兩人分享剛剛好,價格還很可愛喔!
再來是他們用邱家兄弟生態養殖的鱸魚熬煮的湯,口感真的有深度、有層次,讓我真的是一口接一口,停不下來!
那魚肉部分,他們用的是脆口的烏鱧魚片,而且喔,他們不用裹粉、也不用粉漿去增加重量,超級實在的!
那白肉的部分真的像我喜歡的酸菜白肉鍋,嫩嫩的,再配上那又酸又辣的湯汁,完美啊!尤其可以聞到一絲的桂花香,我都快醉了~~~
踏輕酸菜魚的門市位置
★遠東百貨-信義A13店★
📍地址: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
📍營業時間:平日11:00-21:30/假日:11:00-22:00
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HAIBAO
刁民酸菜魚試吃報告
前幾天我跟姐妹淘去了超夯的「刁民酸菜魚崇德店」,妳知道嗎,人超多的啦!我們選擇了下午三點多去,但竟然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,差點讓我和姐妹們累壞了,接近五點才進去喔!
店家是兩層樓的獨楝建築,裝潢風格超級有特色!牆上寫的「不當愚民當刁民」和「刁民我驕傲」真的好有個性,感覺很潮很年輕!
當我們坐下來,座位真的很寬敞舒適,我們就坐在二樓。
我們這次點的是秘罈酸菜魚(中盛),真的,當魚端上桌,那個盤子超級美,白底藍字,我馬上拍了好多照!
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油條,所以幾乎都挑掉了!
刁民酸菜魚的湯底特色
那個香濃的龍骨高湯底,搭配上滑溜溜的豬五花,還有我最愛的寬冬粉和木耳、金針菇呢!而且魚片川燙得恰到好處,軟嫩得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片。最後,那一淋的刁民特有的花椒油,瞬間讓整個鍋物的味道飛起來!真的是太迷人了啦!✨🍲
刁民酸菜魚的魚肉鮮度
魚片吃起來真的Q彈又滑嫩,還有魚皮的膠質,酸度也剛剛好。不過我們還加了一些其他配料,像豬肉片、金針菇等,這樣才有吃鍋的感覺。
踏輕酸菜魚與刁民酸菜魚的終極結論評比
踏輕酸菜魚 |
刁民酸菜魚 |
|
湯底口感 |
邱家兄弟生態養殖(鱸魚骨) 的鱸魚全魚骨長時間熬煮 湯色濃白微稠 天然骨膠入湯,濃郁滑順 |
龍骨湯頭(豬骨) |
酸菜來源 |
新鮮芥菜產地直送 保證純鹽醃酸菜 色澤偏暗綠色,不加黃色素 |
以老罈鹽醃酸菜為主 |
魚肉部位 |
正統脆口烏鱧魚片450g 約3~4人份,烏鱧魚片 不裹粉,不用粉漿 去騙重量,堅持不偷斤減兩 |
烏鱧魚片 |
配方工法 |
由乙級廚師30年經驗搭配 天然乾燥桂花、雞心椒、 藤椒、青紅花椒 、調配最佳口感佐料 |
四川風味為基底進行改良 加入龍骨高湯及豬五花、寬粉、木耳金針菇、魚片及花椒油 |
踏輕與刁民的酸菜魚,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和風味。踏輕的湯底口感細緻且醇厚,配合其特有的酸菜來源,使得每一口都有著深厚的味蕾體驗。
而刁民的魚肉部位和配方工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使得湯底、魚肉和酸菜完美結合。
不過,在多方面的比較後,個人覺得踏輕酸菜魚略勝一籌,不僅在口感上更為協調,連整體的食材搭配也更具巧思。當然,選擇哪一家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喜好,但踏輕酸菜魚確實值得一試。
中壢踏輕酸菜魚推薦身處於這繁忙的時代,我們常常渴望找到那份源自記憶深處的味覺慰藉。踏輕酸菜魚,正是這種慰藉的完美詮釋。它將酸菜的開胃與新鮮魚肉的嫩滑結合,為我們呈現一道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帶有現代創意的料理。
當你品嚐踏輕酸菜魚的每一口,都能感受到那濃厚的魚湯和酸菜帶來的獨特酸香,仿佛置身於一場味蕾的盛宴。這不僅僅是一道菜,而是一段故事,一份記憶,一次與家人朋友的共聚時光。中壢踏青酸菜魚推薦
踏輕以其獨特的烹飪手法和精選食材,確保了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這道料理的最佳品質。而它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的便捷與效率,更讓這美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,無需花費過多時間便能品呚家的味道。五股酸菜魚推薦
結語,踏輕酸菜魚不只是味蕾上的盛宴,更是心靈的慰藉。在這充滿變動的都市節奏中,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停下來的理由,讓我們與摯愛的人共同分享這份獨特的美味,並回味那些美好的回憶。讓踏輕酸菜魚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,帶給你無盡的幸福與滿足。桃園踏青酸菜魚推薦
當有人談到“三高”之類時,我會想起岳父大人。他還來不及患上那種病就去世了。說句大不敬的話,如果他能過上幾天好日子,即便因為營養過剩而不幸,也是值得的。 辛亥革命那年,他出生于長沙北鄉一個手工業家庭,祖父和父親都是裁縫。小學畢業后,繼承祖業應是順理成章的事,因實在無力繼續升學。當他看到師兄被顧客打了兩個耳光后,覺得做手藝人太“漚”氣,不想再學手藝了。雖說“天干餓不死手藝人”。除了父母,他有兩個姐姐,兩個弟弟。“四妹”剛生不久就送人,母親則進城當奶媽。日子窮,人手又不夠,他十四歲不到,就娶了個九歲多的媳婦,就是后來我的岳母。他們一家正愁眉苦臉時,湖南農民運動正如火如荼。我們平常愛將“工農兵”聯在一起說,足見它們之間的聯系。他媳婦家是“農”,卻是“菜農”, 同種田的不同。他家是手工工人,就離“如火如荼”更遠。這就剩下“兵”。如果遇上“革命火種”就好了,可惜無緣。否則,他將有另外的人生。1926年他15歲,有個叫“王三瘋子”的街坊作保,介紹他當了唐生智的“北伐軍”。他并不因此覺得光榮,更不明白那就叫“革命”。轉眼已到武昌城下,攻城四十多天,他就天天服侍當官的,因他個子矮,沒有步槍高,當的勤務兵。對北伐攻打吳佩孚的部下沒有貢獻。盡管知道團黨代表姓謝,但他當兵只為“吃糧”,且是小兵,就同革命少有關聯。為了不“漚”手藝人那種“氣”,北伐軍到湖北廣水后,他就請假回長沙不干了。人回家還得吃飯,又由舅父介紹到第二軍的一個連隊當采買。這期間,還同連黨代表到醴陵招兵住賓館兩月,居然也未受到革命理想的熏陶。回武漢后,因唐生智印刷發行的鈔票不值錢,他這采買四處賣不到東西,姓邱的連長不知是因見他人小可憐,還是自己貪污軍餉心虛,沒有按常規揍他一頓,只臭罵趕他出軍營。武昌流浪期間幸好找到一遠房親戚,又介紹他到十三軍的后方醫院當看護兵,后派到藥房洗瓶子、打開水、搞清潔。如果他滿足于打雜,對藥房里的學問視而不見,充耳不聞;如果他腦子笨讓人煩;如果沒有司藥主任李某的慧眼相識提拔;如果他腦子里只裝父母媳婦兄弟,那些拉丁文字,各色藥片,種種處方,就不會刻在腦際。可惜好景不長,1926年秋,醫院解散,他又回到長沙。 人說“無湘不成軍”,究其緣由,大抵長江、洞庭的浩渺煙波孕育的太陽神崇拜,導致了荊楚尚武的精神。但若高堂顯赫,自身又腰纏萬貫,你會去當要“命”的兵?所以,“湖廣熟,天下足”,只對闊人而言。如我岳父的尚武只為肚皮者大有人在,何愁不“成軍”?岳父三進三出“北伐軍”,實非可稱道的履歷。 1928年,他考取長沙的站街巡警,不知他是否提警棍穿黑衣套警笛。因主要是“站”而不是“巡”,這便方便偷閑熟讀“醫書”,時不時瞟一下路人。警笛斷然不能吹,那是自找麻煩。必要時也“巡”一下活動身子,隨即喃喃自語背背“處方”。那樣子,一定是自得其樂。這才是真正的“偽警察”。空閑時,去找相熟的醫師、教師學習醫術、英語、理化。到1930年,他已將基礎醫學和初步技術鉆研到手。 為進一步掌握醫術,他先后在杭州、蚌埠當軍醫,直至到偽23師軍醫處,從少尉升至上尉。這期間,偽23師大約在毛主席指揮“四渡赤水”時圍剿過紅軍。當然我岳父不會直接去“剿”,倒差點被“剿”。他們部隊被打散時,有個紅軍伸手去抓他,他頭戴斗笠,一抓未中,便順勢滾下山坡逃走了。岳父于“文革”中私下對我講這段經歷時,我想,他若被俘就好了。但仔細一推敲,那也未必是好事。正如他是上尉軍醫卻拿中尉薪水,一氣之下,又回老家長沙。終于可開業行醫,直到抗戰爆發。 抗擊日寇,人人有責。岳父的兩個弟弟,先后去了前線,他于1938年在湘潭考入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的200師,任中校軍醫。后調入杜聿明任軍長的第五軍補充一團。到1941年已升任少校軍醫主任。在昆明養病期間,知悉大利被服廠正鬧勞資糾紛,出于義憤,就執筆狀告資本家。第五軍特務馬某與資本家勾結,將他關押,說他是共黨要活埋。后經工人多方營救,始得放出。他就發誓不為國民黨政府和軍隊辦事。其實,此乃書生之氣。因他得知自己所在的第五軍要入緬抗日,就毅然決然披掛上陣,等候出征。這也許并非一時的心血來潮,也不全因抗日的熱潮所涌動,那是有傳統歷史文化根源的。哪怕他們只是個小人物。這可以從他及其父為子孫所取的名字露出端倪。從1938年到1960年,岳父所生的七個孩子,名字依次為:鼎(立國重器)、復、興、盤(原貴族所用盥器,通盤)、彝(禮器總稱)、社、共。從中可以看出:他們期望祖國獨立,中華民族復興,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堅如磐石,既擁護新社會(社會主義),又寄托于將來(共產主義)。 至于遠征軍如何遭重創,十萬人只有四萬人歸國,那是史家的事情。我要說的是,岳父于1942年夏天北歸途徑野人山的遭遇:他因病躺在擔架上,剛上完一緩坡,只聽前后兩個看護兵一聲怪叫,就將他拋向草坡。我不知他是如何逃回國的。之后,上峰擬升任他為中校軍醫主任,他堅持不就。原因如他所說:“我一直在軍隊救死扶傷,他們卻這樣對我……那時實在太餓,就嚼了些隨身帶的人參,明知不行,結果……結果淌了好多鼻血…… 離開軍隊后,打聽到父親和媳婦已逃難到貴陽,無錢赴筑城團聚,就在昆明當幫工、做店員,兼搞小生意。直到1948年得一張姓朋友幫助,才回到貴陽。不久,又患上肺結核,直到解放。 解放后,他仍操舊業,到1958年已是12級的高級醫師。雖然直至去世,級別未變,沒有一句怨言。 1963年9月我到興義師范任教,他女兒在二中。我去信告平安,并說:迢遞關山何渺遠,歸心幾時赴歸程?他來信鼓勵我這未來的女婿:教師本是崇高業,奮翮應自遣鄉愁。比起他的經歷,我的這點愁緒,簡直可以忽略不記。 1975年3月,他來信提及武侯祠的名聯: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,自古知兵非好戰;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,后來治蜀要深思。 說此聯“為主席賞識”,“主席分析政治形勢,決不止于聯語中的概念……而儒家只抓住白帝托孤,鞠躬盡瘁大做文章實在好笑。” 岳父的見解如何且不論,但他對毛主席的敬佩是毫無疑義的。 同年5月,他仿孫髯翁名聯有二,亦可看出他對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認識。且錄一聯,曰: 西南云氣來衡岳,紅霞乍展,閃金光照躍民間。想秋收起義,井崗會師,五次反圍,長征萬里,工農聯合積成星火燎原。為抗日救亡,團結緊基本群眾,去敵后游擊,建立那銅墻鐵壁,都憑作宣傳主義,貫徹方針,自力更生,艱苦奮斗。 日夜江聲下洞庭,磅礴奔騰,似海潮蕩滌砂礫。看砍頭不怕,苦刑如飴,千人錯殺,走脫一個,英雄猶在世間奇績誕生。用步槍小米,打敗它大炮飛機。待優勢集中,攻破其深溝高壘,做到了解放農村,包圍城市,革命勝利,建設成功。 這是家書,不是政治學習時的表態,也不是煞有介事的報告,乃是經歷了甘苦之后的吐納。 1977年,他因肺心病故去。“文革”中的美食,除了憑票供應的肉之外,就是鹽菜雞蛋湯。岳母養的雞腌的菜。 他姓周,名天逸,字適然,乳名美剛——很可為他的人生經歷作“注”。也可看作是小戶人家的“家訓”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云上丹寨,層層梯田,一片片金燦燦的稻谷,沉甸甸地散發著醉人的芳香。村民正在稻田里忙碌收割,享受豐收的喜悅。 秋分的第二天,我隨州里的脫貧攻堅西部戰區督查組來到丹寨縣龍泉鎮和揚武鎮,分別走訪了兩個鎮的兩個村。 揚武鎮五一村,是個四百多戶的苗族村寨,四米多寬的寨內水泥道路干凈整潔。在村委會前面的水泥壩子里下車,我就看見壩子圍墻前面矗立著一塊一米多高的青石碑,上方刻著“我要小康”四個金色的大字,下面是全村一百六十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簽名。我站在碑前,心靈不禁震撼:它是貧困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是貧困戶的誓言。 從與低保貧困戶彭河的交談中,我了解到,彭河今年四十三歲,左手二級殘廢。家里三口人,老婆身體不好,兒子在縣城上初三。他家里有兩畝田、兩畝土、三畝樹林。去年加入村里的云康產業扶貧專業合作社,通過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農戶的發展模式,試種兩畝水果玉米,畝產五千包,每包賣一塊錢,今年收入一萬元。稻田養魚三畝,每畝產魚五十多斤,收入三千七百五十元。喂養白條豬兩頭,政府每頭補助三百四十元。平時他在村里給人建房子,當水泥工,一年有收入近二萬元。萬達集團在丹寨縣進行企業包縣扶貧試點,去年給他家幫扶分紅三千六百七十二元。 最后,我問道:“你對縣里的扶貧工作是否滿意?” 彭河欣慰地回答:“當然滿意。感謝政府的關懷,我希望早日摘掉貧困戶的帽子。” 從彭河家里出來后,我們來到因病致貧的退伍軍人余培遠家。六十歲的余培遠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。他退伍后,由于沒有文化,身患肺結核病,家庭貧困,四十多歲才娶妻成家。現在家里有四口人,他和妻子、兩個女兒。大女兒在縣城上初三,小女兒上小學一年級。 我們圍坐在他家鐵爐子廂房里,我與他聊起來:“你家經濟收入主要靠什么來源?” 他說:“我每月有五百元退伍軍人生活補助費。萬達集團分紅四千八百九十六元,銀行扶貧資金‘特惠貸’五萬元入股每年分紅四千元。養了五頭黑毛豬,賣了三頭,賣得七千一百塊。政府每頭還補助四百五十元。家里有一畝六分田,土地退耕還林入股合作社種植靈芝參加分紅。危房改造政府補助五千元。” 聽完他的介紹,我又問:“你家欠債嗎?對國家扶貧措施滿意不滿意?” 他高興地說:“不欠債。感謝共產黨,非常滿意黨的扶貧政策,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,越過越有勁。” 我們又來到龍泉鎮高排村,走訪了貧困戶王鳳雄。王鳳雄一家五口,夫婦倆務農,兩個女兒在凱里讀高職,小兒子在縣城上初二。雖然國家減免他家兩個女兒的學費,每年還補助三千五百元的扶貧專項助學金,除了每年開學報名時,要給兩個女兒繳納三千元的住宿費和課本費外,他每月還要給兩個女兒一千六百元的生活費。每月給上初中的兒子二百元零花錢。每年供養三個子女讀書最低花費就要二萬多元,屬于典型的因學致貧家庭。 我對王鳳雄說:“你好福氣啊!兩個女兒都上大學了,過兩年她們畢業工作后,你就享福了。你家有多少田土?” “有一畝田,一畝土,還有一畝半經濟林。” “今年收成如何?”我問道。 他說:“谷子八百斤,包谷六百斤。” 我又問:“你家今年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收入?收入多少?” 他說:“養了五頭黑毛豬,一頭母豬,生了九頭豬仔。養豬收入六千元。平時在村里幫別人修建房子,一年下來收入一萬塊。萬達集團幫扶丹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每年分紅,我家得四千八百九十六元。” 我問:“你對脫貧有沒有信心?” 他底氣十足地說:“當然有信心。現在政府對我們貧困戶有這么多的扶持政策,搞農業生產什么都有補貼。再不努力干就不是人了。” 這次督查走訪,我們訪問了十家貧困戶,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精神面貌都很好,能夠結合各自家庭的情況,確定致富項目,一心一意發展生產。他們在國家扶貧政策的鼓勵下,正在積極努力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,爭取早日甩掉貧困戶的帽子,滿懷信心地向著小康生活不懈努力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日志
曾是相牽同路, 今卻分離相去。 莫要斷肝腸, 花謝難開依舊。 何苦,何苦, 你我前程好付。 >>>更多美文:自創詩
FISF1515CEFE15EWFEF
留言列表